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 在开放中蝶变的中国制造业

作者:同徽小编 来源:同徽原创 发布时间:2019-10-21 15:2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制造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只能造桌子、凳子,到能自主研发生产汽车、轮船、坦克和飞机……在1850年前后丢掉了世界制造业第1大国位次之后,如今,中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截止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并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增加值占全世界份额达到28%以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1,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过去的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中明确指出,各国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他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过去,工人生产力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而今天人力成本逐年上涨,制造业陷入了新的困境。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工厂企业大量投入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将传统重复性劳动岗位的人力解放出来。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厂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融合等趋势,工厂运营的问题将进一步复杂化。新技术的投入会创造更多的岗位,可能产生万个制造业岗位的空缺,而工厂企业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

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正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不过相较于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和推进速度,我国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期,特别是制造业等领域数字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将完成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所谓的智能制造。越来越多的工厂管理者相信,投资新兴技术,可以在未来几年取得更好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入侵,制造业将经历前所未来有的技术变革。

大量中国制造业企业以开放的姿态和发展的眼,结合良好的国家政策和世界先进技术,全力投入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之中,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一席之位。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进发。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在制造领域和方向上更是实现了 “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第三代核电 “华龙一号”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相继实现突破,涌现一批以华为、中车等企业为代表的领军制造企业。前,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超过20家。

当前,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肯定,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度发展,以及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制造业必将进入更高质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新时期。

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首先是“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这是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中既定的发展方向。

然要想制造业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必须要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型。
实际上,近十年,不仅是中国,全球各大经济体、每个国家的制造业都在发生巨变,这就是新的智能化技术推动的结果。


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我国如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

第一,依托中国自身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工程为抓手,在研发和应用两端共同发力,以研促用、以用带研,建立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创新平台,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广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重点领域智能转型步伐。
第二,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规模和应用优势,开展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新产业生态,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动力。

第三,加强国内数字经济战略部署,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以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战略机遇,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创新业务,优化个性化定制。打造一批行业云平台和“上云”标杆企业,驱动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五,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跨界人才,特别是掌握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数字化战略管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第六,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制造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不断打造新增长点、新动能。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网、 经济参考报